-
河南滑縣強關27家“證照齊全”紅磚墻材企業
2015-10-30 11:33:11 HIT:2398
-
今年1月,有媒體曝光了河南滑縣有墻材企業非法取土,破壞耕地的事情。當地極為重視,隨即展開市場整頓,共拆除40多座窯體,強拆了27家批建不一的墻材企業。然而,這一令外界“叫好”之舉卻在當地建材行業引起較大質疑??h政府被指違法行政、懶政怠政。
記者調查了解到,這批被強拆的墻材企業,其中不少企業都有發改、國土、質檢、環保、稅務等完備的合法手續,且年檢樣樣過關。僅因批建不一,就未經任何法律程序,一股腦兒地全部強拆,是否有些矯枉過正?“法無授權不可為”——在依法行政的時代背景下,滑縣政府究竟該如何作為?
村民說:“一直在這窯上干,這窯一拆我們就沒事干了!家有老的有小的,出去打工,出不去門!一個月不好好干也還能有2000多塊錢。這窯一塌沒事干了,那就是就業,那就是生活水平不一樣?!?/p>
站在村口,滑縣小鋪鄉大武莊村的幾位村民正圍在一起,議論著拆窯后,家里的生活變化。自從今年1月,滑縣強拆了27家建材企業之后,墻材企業較多的小鋪鄉、王莊鎮等鄉鎮的經濟都受到一定影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支書告訴記者,他們村有200多人在附近的建材廠找活兒干。
村支書說:“一個是從國家的稅收啊,帶動方圓多少里地打工啊、經濟收入啊,都有一定的影響?!?/p>
強拆過后,不少墻材企業陷入破產境地,債臺高筑?;h興達建材廠負責人王超表示,縣里邊根本就不知道情況?,F在他不干,根本就沒法生存。
為什么要強拆這些企業?滑縣新型墻材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焦新華表示:拆除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批建不一的,或者是批大建小的,或者是未批先建的,這是一方面原因;第二方面的是土地手續和規劃手續,占地面積不相符的,第三個是非法取土的,第四個是環保不達標的,不屬于新型墻體材料的。
多位建材廠負責人說,縣政府的強拆讓企業陷入絕路。而強拆前,沒有任何通知,更沒有任何法律程序?;h小鋪鄉建新建材廠法人代表攸青田說,強拆幾乎是一夜之間的事:副鄉長帶隊,后頭鏟車過去,派出所跟著,2個小時全部推完。不解釋,事先沒有通知,手續啥的,一概沒有。
既然是合法企業,為何會被強拆呢?滑縣新型墻材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焦新華表示:這些拆除的絕對不是新型墻材企業,因為它生產的不是新型墻材。
當被問到這些不是新型墻材的企業,為什么會有安陽市住建局和發改委的批文呢?并且有土地使用證,而且還交了稅?焦新華說,這個沒法解釋!前期的工作不清楚。
實際上,當地政府強拆這27家企業的主要理由是,批建不一。凡是未按隧道窯建設的窯體,均在強拆之列。僅憑這點是否就該無服務,無引導,一股腦地強拆合法企業呢?
按照發改委的批復,這些企業應該建隧道窯,但他們結合當地實際建成了輪窯。多位建材廠的老板說:因為這都7、8年了,當時輪窯沒有淘汰,叫干這個窯。有的先建的隧道窯,但這個隧道窯不很適應。省發改委文件上批的是隧道窯,縣環保局文件上是輪窯。
據河南住建廳一位權威人士透露,實踐中,輪窯比隧道窯更節能環保,技術更成熟:實際上輪窯是比較成熟的,隧道窯都說它節能,實際上底下,咱管的企業改成隧道窯的,它改造不順,次品還非常多,反而不節能,原來的小輪窯是最實在的,另外那個隧道窯現在技術不成熟。
滑縣刮起強拆風暴的導火索,是今年1月18日,有媒體曝光了滑縣5家墻材企業非法取土、破壞耕地的事情,當地政府1月19日部署,1月20日強拆。但只見滑縣強拆企業,卻未見平日疏于監管的相關部門受到處罰。
今年6月,滑縣出臺《墻體企業建設、生產管理辦法》,其中規定,所有新建墻材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必須達到3000萬元以上,要先期打入指定賬戶1000萬元建設保證資金,最低建設3條生產線,年產不低于1.8億塊磚的生產量,縣里只給15個新建指標。
當記者問到出臺這個文件是否請行業內的企業家們過來座談過的時候,焦新華表示沒有??h里面由幾個部門組成,到外地實地調研了,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提高企業的規模,叫它上檔次,步子一定要邁的靠前一點。
對于這一產業門檻,當地多位墻材企業負責人表示,這等于將被拆企業逼上絕路,并不是符合當地產業實際:“考慮到滑縣的資源了沒有?滑縣沒有頁巖啊,得從幾百里幾十里去拉?!?/p>
而河南省住建廳墻改處副處長康增斌說,省里并沒有設定如此高的企業門檻:假如拆的這些企業是輪窯,以前有在這個規定沒有出來之前,給他核準審批過的,給他規定時間,一個期限,他去改造升級,但是前提是,我們沒有說讓一下子建3條生產線。
據介紹,盡管縣政府隨后批準15個墻材企業新建指標,并對外表示,“誰先交1000萬保證金就讓誰干”。但至今沒有一家企業重獲新生。而更滑稽的是,已經被拆了半年多的企業,近日又收到當地殘聯要求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催繳通知,要求企業履行社會義務。
對于滑縣強拆企業的做法,河南省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理事崔向前表示,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這明顯違法!如果它不是一個合法(無證)的企業,可以取締,但是人家從頭到腳都是合法成立的,還有質量技術監督局的檢測和認定。給它下行政處罰決定書也行,下告知書也行,提醒它整改或者處罰它都行。
是將合法企業一棒子打死,還是以服務為本,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加強行業監管?崔向前認為,簡政放權的時代背景下,政府監管不能偷懶。如果平時疏于監管,到最后發生問題了,把洗澡水和孩子一塊倒掉,這是一種非常簡單和粗暴的做法,不能起到一個很好的監管和引導作用。
記者多次聯系滑縣縣委、縣政府相關負責人,想進一步了解強拆背后的初衷、監管的難處,以及強拆前是否做到了必要的行政告知,均未得到積極回應。有關事情進展,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來源: 中國廣播網